印发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4:52:19   浏览:91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粤府办〔2007〕22号

印发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



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休闲渔业经营行为,保障休闲渔业活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广东省渔业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休闲渔业是指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利用渔船和渔场,提供参观、体验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等服务的商业经营行为。休闲渔业船舶不得从事与渔业活动无关的旅游观光和轮渡运输业务。

  在本省从事休闲渔业经营行为、参与休闲渔业活动以及对休闲渔业进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休闲渔业工作的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休闲渔业工作。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休闲渔业的监管工作。

  地级以上市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区域内休闲渔业船舶进行检验与确认,核发相关证书。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划定休闲渔业经营区域。

  休闲渔业经营区域距离大陆岸线不得超过20海里。具体分为航行区域和作业区域。

  休闲渔业经营区域不得与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航道、锚地水域交叉或重合,涉及航道区或锚地水域的要会同海事部门协商确定。



第二章 经营单位

  第五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是指具备经营旅游业务资质,并在注册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的法人。个人不得单独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

  第六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本单位休闲渔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制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七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为所挂靠休闲渔业船舶统一办理有关证件,并为水上作业人员购买人身保险。

  第八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与挂靠本单位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的渔业船舶所有权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风险承担、盈余分配方式以及各自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 船舶及船员管理

  第九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为休闲渔业船舶办理渔业船舶检验、登记、捕捞许可证书。休闲渔业船舶的类型、构造、性能以及安全设施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的要求,并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条 船龄已达报废年限的捕捞渔业船舶,不得改作休闲渔业船舶。

  第十一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 例》规定,为休闲渔业船舶申报初次检验、营运检验或临时检验。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可对休闲渔业船舶涉及载客安全的附加项目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 休闲渔业船舶的制造、更新改造和购置应当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渔业船员发证规定》,为休闲渔业船舶配备足够数量的职务船员,并为职务船员办理《渔业船舶职务船员适任证书》。

  第十四条 休闲渔业船舶的船员,应当参加海上救生等专门培训,经船籍港所在地县级以上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考试合格,领取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四章 从业管理

  第十五条 休闲渔业船舶只能从事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捕捞作业方式,渔具数量和规格应获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十六条 休闲渔业船舶应当在划定的休闲渔业航行区域和作业区域航行,并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休闲渔业船舶载客人数不得超过10人。

  第十八条 休闲渔业船舶仅限于白天能见度良好、风力不超过蒲氏5级的情况下营运作业。

  县级以上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可在国家渔船舶检验机构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休闲渔业船舶的适航性能对其作业条 件和航行区域予以限制。

  第十九条 休闲渔业船舶应当固定悬挂休闲渔业标志。标志的规格及悬挂方式由省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第二十条 在休闲渔业经营活动开展前,休闲渔业船舶管理人员或安全员应当对游客详细讲解和说明安全知识和安全事项。

  游客应当遵守休闲渔业活动规定,服从休闲渔业船舶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休闲渔业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保证餐饮食品卫生质量。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管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休闲渔业船舶海上遇险救助机制,制订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报当地海上搜救中心备案。

  休闲渔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所属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船舶和人员安全。

  第二十三条 休闲渔业船舶出港前、进港后一个小时内应向港口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办理签证手续,接受安全检查。

  第二十四条 休闲渔业船舶在营运期间,驶离休闲渔业区的,或者有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应及时制止,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休闲渔业船舶与其他渔船、休闲渔业船舶之间以及休闲渔业船舶自身发生的事故,由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休闲渔业船舶与商船、公务船、军事船舶之间发生的事故,由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海事或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省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渔业船舶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试行3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讨论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讨论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2004年6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一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组织召开了《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讨论稿,以下简称《规则》)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安监局及有关矿山企业共14个单位的2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局监管一司张炳曾助理巡视员和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王运敏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规则》起草小组对该稿的起草和有关条文作了说明,与会专家对《规则》讨论稿进行了认真、深入地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现就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规则》的重要性问题。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制定《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尽快颁布《规则》,有利于规范我国矿山排土场的安全生产条件,对确保矿山排土场的安全生产和顺利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具有有重要作用。

  二、关于《规则》的名称问题。多数代表认为,《规则》所涉及的内容基本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矿山范围的排土场,为准确定位,建议将《规则》名称改为《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三、关于《规则》的内容问题。多数代表认为,《规则》的内容尚不够全面、具体,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对有关排土场的设计、评价、关闭、应急预案、隐患整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充。同时,对引用相关法规和标准方面需作进一步检索,使之完善;在《规则》的结构布局上,需作适当调整;在有关专业属于的表述上,应当进行规范等。有的代表提出,《规则》中的有些内容不属于安全生产技术范畴,而属于行政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在修改时提出这部分内容,以符合《规则》作为技术标准的本意。

  会议认为,由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规则》起草小组在较短的时间里起草出该讨论稿,很不容易,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会议决定,会后由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规则》起草小组根据大家的意见,抓紧补充和完善《规则》。由于目前该稿尚存在不少问题,进行修改需要相当的工作量,因此,要注意在保证《规则》起草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早提出《规则》征求意见稿,争取按照原定工作计划,即8月底完成《规则》的送审稿工作


二○○四年七月六日



云南省荒山有偿开发的若干规定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荒山有偿开发的若干规定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1月30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荒山是指可开发的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裸露土石山(包括荒坡、荒沟、荒滩)、野生草山、覆盖度低于40%的灌木林地和郁闭度低于0.3%的乔木林地。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荒山有偿开发,是指按本规定有偿取得荒山使用权从事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必要的辅助设施建设。
从事非农产业开发和地下的矿藏资源开发及其它性质的开发,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另行办理。
第四条 荒山开发,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禁止毁林开荒和在25度以上的陡坡开垦耕地。
凡已划给学校的用地,公路、铁路及江河、湖泊、沟渠两旁划定的保护用地,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村民共用的牧场,道路、薪炭林地,有权属纠纷的荒山,有专门用途的荒山以及不宜出让的其它荒山,不得出让其使用权。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采用各种形式开发荒山,不受行政区域、行业、身份、职业和国籍的限制。
第六条 荒山开发,可以采用出让、承包、租赁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合作开发。可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
第七条 国有荒山一次性开发的数量审批权限,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办理。集体荒山一次性开发的数量审批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
第八条 荒山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协议等方法进行。
出让、承包、租赁荒山开发的双方,应当签订合同,明确开发使用的面积、期限、用途、金额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荒山使用者应按合同规定,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承包金、租金。
荒山出让、承包、租赁、合作开发,应优先当地农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荒山使用权出让、承包、租赁的登记、发证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有荒山使用权的出让、承包、租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将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承包、租赁给荒山使用者,并向其收取出让金或承包金、租金。
集体荒山使用权的出让、承包、租赁,由荒山所有者的村(社)将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承包、租赁给荒山使用者,并向其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承包金、租金。
原已划定由国有林场、农场、畜牧场、工矿企业及科研机构使用的荒山由使用单位组织开发或与有开发能力的单位、集体、个人合作开发。使用单位无力开发的,也可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依照本规定承包、租赁开发。
第十条 出让、承包、租赁荒山开发的年限,由出、受让双方根据开发的难易和经营的项目确定,最长年限可到七十年。合同期满后,荒山使用者如要求续期使用的,经出、受让双方同意,可办理续期使用合同。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出让金、承包金、租赁金,全额上交同级财政,专户存储,用于荒山开发。
村(社)收取的出让金、承包金、租赁金,属村(社)所有;用于荒山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扩大再生产,由乡(镇)人民政府监督使用。
国有林场、农场、畜牧场、工矿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单位收取的承包金、租赁金属国家所有,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部分或全额留给原单位使用,用于扩大再生产。
第十二条 取得荒山使用权的受让人及承包人、承租人,对其按合同开发的荒山有自主经营权、产品处分权、收益权;以出让方式取得荒山使用权的受让人,在按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有入股权、抵押权、转让权和继承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
转让、转包、转租和继承荒山使用权,应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对出让、承包、租赁开发的荒山,应按合同规定进行开发利用;改变荒山用途的,必须经所有者同意,并依法更改合同内容;未按合同规定开发和使用的,所有者有权终止合同,收回荒山使用权。
第十四条 对原已出让、承包、租赁和其它形式开发的荒山应维护原出让、承包、租赁和其他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未经原开发者同意,不得改变原有的合同关系。如荒山所有者和使用者双方同意改变原出让、承包、租赁及其它开发的方式的,可按本规定重新签订合同。未按规定开发的
,由所有者收回。属国家所有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属集体所有的,由村(社)收回。收回的土地,可依照本规定进行出让、承包、租赁。
第十五条 对已承包和划给农户的责任山、自留山,已开发的应按各地原有的规定继续执行。尚未开发的,由所有者责成原使用者限期开发,不愿开发的,由所有者收回。
第十六条 国家和集体因建设需要征用、使用已开发的荒山,应按有关规定对荒山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给予补偿。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荒山有偿开发的领导,可根据本规定制定有关的具体办法,并提供必要的服务,以促进荒山开发。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林业、农业、水利、畜牧、财政、商业、乡镇企业及银行、供销等部门,要为荒山开发提供信息、规划、种苗、资金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关服务和技术指导,并依法进行行业管理。
第十九条 司法机关对破坏荒山开发的违法事件,要依法及时查处,以维护荒山所有者与开发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对在荒山开发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的问题,由云南省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