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1:09:10   浏览:84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大


安徽省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省人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的管理,促进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乡、镇、村集体矿山企业(以下简称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联户、合伙采矿业(以下简称个体采矿),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矿产资源包括:
(一)除石油、天然气和放射性矿产以外的能源矿产;
(二)黑色、有色及贵重金属矿产;
(三)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
(四)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五)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六)特种非金属矿产;
(七)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第五条 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采矿许可证,取得采矿权,并按国家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的合法采矿权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指导和帮助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的发展,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采矿者依法开采矿产资源。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行署,市、县(市)人民政府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办理采矿登记和颁发采矿许可证。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协助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开采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审批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的开办和个体采矿。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工作单位和国营矿山企业应当按照积极支持、有偿互惠的原则向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

第二章 采矿的范围和条件
第八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
(一)未列入国家开采计划的各类小型矿床、中型非金属矿床和各种规模的石煤矿床;
(二)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划定的地段和边缘零星矿产资源;
(三)国营矿山企业已明确不再开采回收的残留矿段和非保安矿柱。
第九条 个体采矿者可开采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以外的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个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
第十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开采矿区、正在勘查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矿产资源法》第十七条规定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未经批准,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不得开采。
禁止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在危险的废弃矿井、采空区、陷落区以及保安矿柱开采矿产资源。
第十一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开采范围和必要的地质资料;
(二)开采小型以上(含小型)矿床应具备可行的开采方案和相应的基建条件;
(三)具备相应的资金、生产、技术、设备和安全卫生条件:
(四)有相应的矿产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 个体采矿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矿产资源依据;
(二)有明确的开采地点和范围;
(三)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安全卫生条件和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 审批发证
第十三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矿产资源,须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县(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下列权限审查批准。
(一)开采矿点、小矿体、小矿脉等零星分散资源,由县(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二)开采各类小型矿床以及金、银矿点,由县(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报行署、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三)开采中型非金属矿床以及小型金、银矿床,由行署、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四)跨县(市)开采矿产资源,由行署、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跨地、市开采矿产资源,由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行署、市、县(市)人民政府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在同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前对开采范围、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四条 开采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划定的地段和边缘零星矿产资源,必须经国营矿山企业同意并报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程序办理审批、领证手续。
第十五条 《矿产资源法》公布前,在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开办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经国营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可在划定的矿界范围内继续开采;能纳入国营矿山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可联合开采;影响国营矿山企业正常生产建设,或破坏矿产资源的,应当关闭或到指定的其
它地点开采。被关闭或迁移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如果先于国营矿山企业采矿的,国营矿山企业或矿山建设单位应当给予合理的补偿。
第十六条 个人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砂、石、粘土,按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数量开采,可免办申报、领证事宜。
第十七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凭采矿许可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方可开业采矿。
第十八条 变更原核准的开采范围、采矿时限、改变开采方式或矿种以及更换企业名称的,必须重新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更换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许可征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制发。
禁止买卖、出租、转让、抵押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做到:
(一)遵守采矿程序,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严禁乱采溢挖;
(二)按照批准的矿界范围开采,不准越界开采;
(三)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矿山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四)防止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节约使用土地。
第二十一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应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
对暂不能综合利用或者必须同时采出而暂时还不能综合回收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废石,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失破坏。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坑采矿山要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第二十二条 采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测绘勘查标志。发现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和罕见的地质现象,应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生产的矿产品,属于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必须交售给指定单位。其他矿产品,允许自行销售。
第二十四条 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到期停办、中途停办或闭坑的,应当提出报告,向原发证机关缴销采矿许可征和营业执照,并做好善后工作。
已领取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无正当理由六个月内不进行采矿施工的,发证机关应当收回或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二十五条 发生矿产资源纠纷,本县(市)的,由县(市)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处理;跨县(市)或跨地、市的,由双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调不成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无证采矿或非经批准在禁采地区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越界开采的,责令退回界内开采,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及违法所得;造成邻矿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拒不退回界内开采,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款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买卖、出租采矿权或者将采矿权用作抵押者,没收其违法所得,吊销采矿许可证,可以并处违法所得款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采矿程序,乱采滥挖,或者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令赔偿损失,吊销采矿许可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有关规定收购、销售矿产品的,没收或强制收购其矿产品,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盗窃、抢夺、破坏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的矿产品和其他财物,扰乱采矿生产秩序的,超情节轻重,分别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负责审批、发证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和本办法。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市)人民政府决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决定;第三十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罚没财物交当地财政。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开办集体矿山企业,依照本办法办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颁布前已开办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应于本办法颁布后六个月内重新办理或补办采矿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解释,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局负责。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的通知

绍政发〔2010〕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证汤浦水库水质满足城镇供水水质要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汤浦水库坝址以上小舜江流域全部陆域和水域(以下简称保护区范围)的水源环境保护。
  第三条 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内水源环境质量负责,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水源生态环境。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工作。
  绍兴县、上虞市、嵊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负责监督管理各自辖区内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工作。
  市发改、公安、财政、国土、建设、水利、农业、林业、卫生、工商等部门以及汤浦水库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绍兴市汤浦水库流域水源保护规划》,依法做好水源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保护区范围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汤浦水库水源不受破坏,并有权对污染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保护区范围内的县(市)、乡镇、村和其他有关单位要把水源保护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和评定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
  第六条 汤浦水库水源的保护区域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汤浦水库淹没区、坝址以上流域内属上虞市的区域和淹没区周边1000米的其它区域。
  (二)二级保护区:水源保护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具体为:绍兴县稽东镇、王坛镇除一级保护区外的其余各村,平水镇的祝家、合心、宋家店、王化、小舜江、沈村、横路、黄壤圬、岔路口、中美岙;嵊州市谷来镇全部,竹溪乡全部,王院乡的奉田岭、石山屏、王院村、培坑村。
  第七条 汤浦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内水质,应达到Ⅱ类以上(含Ⅱ类)水质标准。
  第八条 在汤浦水库保护区范围内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禁止性规定。
  第九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活动。现有各类规模化养殖场要限期关停或搬迁。
  保护区内的家庭畜禽养殖要削减养殖总量并落实污染治理要求,开展“生态养殖模式”试点,进一步减少畜禽养殖对水源的影响。
  第十条 保护区范围内村镇生活污水应经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严格控制未经处理的村镇污水直排。
  保护区范围内各级乡镇政府负责编制本辖区内村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保护区范围内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鼓励使用农家有机肥、缓释放肥和生物治虫技术。
  第十二条 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山林绿化,提高保护区绿化覆盖率,鼓励生态林和防护林建设,根治水土流失,净化水体,落实水源保护区内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严禁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和野外用火。
  第十三条 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区范围内采砂、挖沙、取土。
  第十四条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时,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汤浦水库管理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摸排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事故隐患点,掌握穿越水源保护区道路、桥梁等事故敏感地点,加强水源地污染事故防范。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质污染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减轻和消除污染,并及时报告汤浦水库管理机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积极筹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搬迁、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资金,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水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相关县(市)也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第十八条 鼓励保护区范围内居民外迁,严格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村镇规模和人口机械增长。
  第十九条 环保、水利、建设、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护区范围内水源地进行现场检查,依据有关职责对水质进行监测,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同级政府。
  第二十条 违反水源环境保护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同级其他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违法审批或者作出错误决定的,可提请本级政府依法予以纠正或者撤销;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法审批或者作出错误决定的,有权依法予以纠正或者撤销。
  第二十二条 达郭水库流域水源环境保护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12月11 日市政府发布的《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同时予以废止。


广东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

第 59 号

 



《广东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已经2000年5月15日广东省人
民政府第九届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国防交通建设,保障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防交通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防交通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国防交通经费除中央安排外,分别由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和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国防交通经费要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国防交通经费的使用进行财政监督和审计检查;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要向其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并抄报本级财政部门,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交通工作。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电通信和渔业船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交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的国防交通工作。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国防交通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
第六条 地区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应当根据上级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军事机关拟订,征求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制定本单位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完成国防交通保障任务。
第七条 国防交通建设规划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省实施的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以及需要申请国防交通经费投资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上报立项审批前,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第九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其设计鉴(审)定、竣工验收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承担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当对项目设计中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内容单列说明。建设单位应当在组织设计鉴(审)定前将设计文件以及有关资料报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资产、资料交接工作,应当有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条 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得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
第十一条 国防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建设项目,应由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等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以及《国防交通工程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履行工程质量责任,确保国防交通工程和贯彻国防要求建设工程质量。
第十二条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和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组建方案,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和上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要求确定。
第十三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生产、抢险救灾等任务,对专业保障队伍进行训练和演练。交通企业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专业保障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由交通线路沿线、交通设施周围地区的民兵和群众组成,专门负担交通保障任务。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专业训练,由有关军事机关结合民兵工作统一安排,国防交通专业课目,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提供教材、器材和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提供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备等运力注册登记的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被动员或者被征用运力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保证被动员或者被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并保证随同的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技能。
需要对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必须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有关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军队行动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交通运输保障,由县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应当依据国防交通运输保障计划和要求优先安排,做到迅速准确、安全保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为实施国防交通运输的人员提供饮食、住宿
和医疗方便。
第十八条 配合部队行动和实施特殊情况下交通运输保障的地方装备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因执行任务负伤致残、牺牲或病故的,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计划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物资储备计划,报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所需经费补助和贷款,参照省和所在市重要商品、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主要用于战时和特殊情况下交通、通信设施的抢修抢建,未经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第二十一条 遇抢险救灾等情况确需动用县级以上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应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经批准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费用。收取的费用要按照财务制度严格管理,主要用于储备物资的补充、更新、配套和维修、管理。
经批准动用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归还,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更换补充。
第二十二条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需要作报废、降价、更新的,要按现行财务制度处理,并报省和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国防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
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事业单位的交通运输学校、邮电通信学校,应按照《国防交通条例》的规定,履行国防交通教育职责。
第二十四条 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纳入各级科学技术研究规划、计划。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应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登记,进行转让时应得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国防交通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防交通条例》第十章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2000年5月31日